

随感:
性如白玉
王适是苏轼的学生,也是苏辙的女婿。
苏辙送他北上赴考的时候,曾送他一首诗,这首诗感情真挚,其中赞誉王适的诗句,令人印象深刻。说他:
性如白玉烧犹冷,
文似朱弦叩愈深。
这句“性如白玉烧犹冷”,越读越有意思。
说他冷,也许这位王适的性情是偏冷静、清贵的。说他烧犹冷,大概也有意志坚定、不移的意思。
.
.
温润如玉
玉的“冷”,是相对火而言。
玉器相碰的声音清脆,泠泠作响,也近于冷感。
但我们对玉最深的感触,还是“温”,温润如玉。
因为玉的颜色温和,不鲜艳也不平淡。
光泽柔和,不刺眼也不黯淡。
棱角柔润,不尖锐也不孱弱。
.
君子如玉,就是以玉的性质比喻人的秉性,勉励我们修养出“温柔敦厚”的品质。
.
.
佩玉
中国人自古有佩玉的习惯。
《诗经·有女同车》描述心仪的女子:
将翱将翔,佩玉将将。
“她走起路来,轻盈如飞,身上的佩玉,锵锵作响。”
.
《诗经·女曰鸡鸣》描写夫妇间送赠玉器:
知子之好之,杂佩以报之。
“知道你的好,这串佩玉送给你。”
.